KnitWarm @ 信報:智能穿戴針織品駁電即發熱App調控溫度 保暖頸繩醫護追捧
StartupBeat 創科鬥室

企業數碼轉型成大趨勢,以傳統紡織起家、近年專攻智能針織發熱技術的本港初創KnitWarm,在布料加入純銀紗線,接駁外置電源後即可發熱。至今已推出十多款產品,以眼罩、腰帶及護膝最受港人歡迎,累計售出約3000件產品。近年亦夥拍老牌服裝品牌雞仔嘜,推暖織頸巾及手機袋,為傳統紡織行業注入新動力。
經營紡織70年、本港紡織傳統老字號逢發織造第二代接班人吳錦權(Stephen),接手父親生意後,利用科技革新紡織品,4年前創立KnitWarm。他接受本報訪問時稱,傳統紡織競爭大,生存有限,有意尋新技術及方法,藉此推動公司數碼轉型。
KnitWarm推護膝等產品
由KnitWarm自家研發的技術,在紡織品加入天然抗菌、具導電性的純銀紗線及其他物料,再利用機器及3D針織技術,編織成一塊塊柔軟、可屈曲及透氣的布料。據稱,布料內藏電線,接駁俗稱「尿袋」的手機充電器後,30秒內即可升溫,產品溫度可保持在攝氏38度至48度之間。
KnitWarm總監吳錦權補充,其家族生意經營代工生產(OEM)多年,最初經營新品牌時,有意把發熱布料製作成衣服,「後來發現一個問題,消費者怎可能全季着同一件衫?」故從環保、功能性作定位,研發一些可包裹身體不同部位的發熱產品,至今已推出頸巾、護膝、背帶、頸繩等十多款產品。
以初創身份再出發,其發展亦非一帆風順。例如首款產品,正是一條暖織手帕,藉此向外展示其產品原型(Prototype)及技術。KnitWarm另一位總監郭志雄(Stanley)稱,手帕逐步式微,推廣成效亦未如理想。相較以熱毛巾、暖水袋等「土炮」熱敷方式,KnitWarm旗下的穿戴式產品,可固定在手腕、腰間、小腿及不同關節上,針對指定部位作熱敷,皮膚不易灼傷之餘,亦無礙日常活動。同時推出自家應用程式(App),通過藍牙連接最多6款產品,以控制其開關、溫度等。
云云產品中,利用回收膠樽製成再造紗線,編織成闊度約為一厘米的發熱頸繩,近年漸受醫護、專業人士及上班族追捧。頸繩另設證件套,可供儲放工作證及電源裝置,除了保暖功能外,頸繩亦可促進頸部血液流通,紓緩工作繃緊及疼痛症狀。
大部分醫生袍不設衣領,難以加添外衣保暖,這條發熱頸繩便可發揮功效。郭志雄指出,不少室內地方採用中央冷氣系統,難以調校溫度,故把有關技術融入生活中,助怕冷人士「低調地」保暖。